儀表擔負著全廠的測量監視控制,時時刻刻的告訴著我們各個裝置的運作情況,儀表及控制崗位是工廠正常運作的保證,朗風電氣精誠整理儀表常用術語僅僅227個,還有更多技術要點需要我們的技術人員集思廣益,一起總結探討……
指檢測系統或控制系統中,直接與工藝介質接觸的點。如壓力檢測系統中的取壓點,溫度檢測系統中的熱電偶、熱電阻安裝點等。一次點可以在工藝管道上,也可以在工藝設備上。
通常指安裝在一次點上的儀表加工件,如壓力檢測系統中的取‘壓短節、測溫系統中的溫度計凸臺等。
指安裝在一次部件上的閥門,如與取壓短節相連的壓力檢測系統的閥門,與孔板正、負壓室引出管相連的閥門等。
指安裝在現場且與工藝介質相接觸的元件,如熱電偶、熱電阻等。
現場儀表的一種,指安裝在現場且直接與工藝介質相接觸的儀表,如彈簧管壓力表、雙金屬溫度計、差壓變送器等。
指儀表安裝前的校驗,按《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86)的要求,原則上每臺儀去都要經過一次調校。調校的重點是檢驗儀表的示值誤差、變差,調節儀表的比例度、積分時間、微分時間的誤差、控制點偏差、平衡度等。只有一次調校符合設計或產品說明書要求的儀表才能安裝,以保證二次調校的質量。
指儀表示值信號不直接與來自工藝介質接觸的各類儀表的總稱。二次儀表的輸入信號通常為變送器變換的標準信號。二次儀表
接受的標準信號一般有三種:氣動信號;II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信號,;HI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信號。
指安裝在現場的儀表的總稱,包括所有一次儀表,也包括安裝在現場的二次儀表。
指儀表現場安裝結束后,控制室配管配線完成而且通過校驗后,對整個檢測回路或自動控制系統的檢驗,也是儀表交付正式使用前的一次全面校驗。其校驗方法通常是在檢測環節加一信號,然后仔細觀察組成系統的每臺儀表是否工作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如果超出誤差允許范圍,又找不出原因,就要對組成系統的全部儀表重新調試。
指全部用于儀表安裝的金屬、塑料機械加工件的總稱,在儀表安裝中占有特殊地位。
指用過程檢測和控制系統設計符號來描述生產過程自動化內容的圖紙。它詳細地標出儀表的安裝位置,是確定一次點的重要圖紙,是自控方案和自動化水平的全面體現,也是自控設計的依據,并供施工安裝和生產操作時參考。
根據國家行業標準HG20505—92《過程檢測和控制系統用文字代號和圖形符號》,參照GB2625—81國家標準、化工自控常用圖形及文字代號如下。
圖形符號
①
測量點(包括檢測元件)是由過程設備或管道符號引到儀表圓圈的連接引線的起點,一般無特定的圖形符號。
②
若測量點位于設備中,當有必要標出測量點在過程設備中的位置時,可在引線的起點加一個直徑為2mm的小圓符號或加虛線。
③
連接線圖形符號儀表圓圈與過程測量點的連接引線,通用的儀表信號線和能源線的符號是細實線。當有必要標注能源類別時,可采用相應的縮寫標注在能源線符號之上。例如AS-014為0.14MPa的空氣源,ES-24DC為24V的直流電源。
④
當通用的儀表信號線為細實線可能造成混淆時,通用信號線符號可在細實線上加斜短劃線(斜短劃線與細實線成45°角)。
又稱過程檢測控制儀表。對工業過程進行檢測、顯示、控制、執行等儀表的總稱。
測量鏈中的一次元件,它將輸入變量轉換成宜于測量的信號。
接受物理或化學變量(輸入變量)形成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規律將其轉換成同種或別種性質的輸出變量的裝置。
注:根據傳感器所依據的物理現象的性質,有多種不同形式和不同名稱的測量傳感器,例如: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
輸出為標準化信號的一種測量傳感器。例如:溫度變送器、壓力變送器、流量變送器等。
為抵消由于規定工作條件變化所造成的誤差源而設計的裝置。
測量和指示被測值的裝置。
注:計(表)只能加修飾語使用,如:流量計、壓力表。
提供被測變量直觀示值的裝置。
記錄其輸入信號相關值的裝置。
由打印機構以一系列打印符號記錄每一個輸入信號的記錄儀。
根據編制的程序或由操作人員選擇供多個變量共同使用的標準化信號記錄儀。
具有兩個類似的輸入線路,相互連接后能響應兩個電壓或兩個電流之差的放大器。
高增益、高輸入阻抗、低輸出阻抗的差動放大器。
輸入線路與輸出線路之間以及兩線路與地之間不存在點連接的放大器。
通過對被測的量各部分值的求和來確定被測量值的測量儀表。這些部分值可以同時或依次從一個或多個來源中獲得。
能夠完成一個或多個計算和(或)邏輯操作,并輸出一個或多個經計算后的信號的裝置或功能。
能自動地工作,通過將被控變量值與參比變量值相比較后改變被控變量從而縮小兩者之間差異的裝置。
從兩個或多個輸入信號中選擇預期信號的裝置。
能夠由過程操作人員在自動和手動控制之間切換以及手動控制一個或多個終端控制元件的裝置。
僅有手動操作輸出,用來操縱一個或多個遠程儀表的裝置。
具有可聽和(或)可視輸出,以表明設備或控制系統不正�;虺鰳O限狀態的裝置。
21(可測的)量 (measurable) quantity可以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現象、物體或物質的屬性。
其值可變且通�?蓽y出的量或狀態。
為定量表示具有相同量綱的量,所約定選取的特定量。
為給定量制建立的一組單位。例如:國際單位制(SI ) ; CGS 單位制。
注:單位制包括一組選定的基本單位和由定義方程式、比例因數確定的導出單位。
用一個數和一個適當的測量單位表示的量。例如:5.3m ; 12kg;-40℃。
嚴密定義變量的假定理論值。
注:1 .量的真值是一個理想概念,通常是不可知的。
2 .實際使用的是所謂的“約定真值”。
為了一定目的,可以替代真值的量值。
注:一般說來,約定真值被認為是非常接近真值的,對于一定的用途,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計。
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
對測量期間其值可認為是恒定的量的測量。
注:“靜態”一詞適用于被測量,不適用于測量方法。
對(變)量的瞬時值或隨時間的變化值的測量。
注:“動態”一詞適用于被測量,不適用于測量方法。
受到測量的量。
被測的量、特性或狀態。
注:被測變量通常是溫度、壓力、流量、速度等。
輸入到儀表的變量。
由儀表輸出的變量。
根據測量裝置在規定條件下的某個指定瞬間獲取的信息得出,并以數字和計量單位表示的數量。
不屬于被測量但卻影響被測值或測量儀表表示值的量。例如:環境溫度、被測交流電壓的頻率。
某一個或幾個參數載有信號所表示的一個或多個變量的信息的物理變量。
測量系統內表示被測量的一種信號。
信息參數可表現為給定范圍內所有值的信號。
信息參數可表現為用數字表示的一組離散值中任一值的信號。
具有標準化的上、下范圍值的信號。
例如:4mA ~20mA ( d.c. )
20 kPa ~ 100kPa
施加到裝置、元件或系統輸入端的信號。
由裝置、元件或系統送出的信號。
具有量化信息參數的信號。
僅有二個值的量化信號。
由測量所得到的被測量的值。
注:1.當使用“測量結果”這個術語時,應明確它是示值、未修正結果還是已修正結果,并是否已對幾次觀測值進行平均。
2測量結果的完整說明應包括:關于測量不確定度的信息和關于相應的影響量值的信息。
測量儀表所提供的被測量的值。
同義詞:測量精確度,被測量的測量結果與(約定)真值間的一致程度。
在相同測量方法、相同觀測者、相同測量儀器、相同場所、相同工作條件和短時期內重復的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連續測量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程度。
被測變量的被測值與真值之間的代數差。
注:1.被測值大于真值時誤差為正。
誤差﹦被測值﹣真值
2.在儀表或裝置的數據單上列出誤差時,必須規定儀表或裝
置的校準方式。
測量結果減去被測量的(約定)真值。
絕對誤差除以被測量的(約定)真值。
在同一被測量的多次測量過程中,其變化是不可預計的測量誤差的一部分。
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個給定量值進行多次測量的過程中,絕對值和符號保持不變或者在條件變化時按固定規律變化的誤差。
為了得到修正結果,必須以代數法加到未修正測量結果上的值,這個值是系統誤差已知部分的相反值。
為補償系統誤差而對未修正測量結果所乘的數值因子。
一個量的n 次測量結果的代數和除以n 而得的商。
在靜態或動態條件下或作為特定試驗的結果,,確定裝置的功能和能力的有關參數及其定量的表述。
在參比工作條件下獲得的性能特性。
所研究的量的上、下限所限定的數值區間。
注:術語“范圍”通常加修飾語。例如,它可應用于被測變量或工作條件。
按規定精確度進行測量的被測量的兩個值確定的區間。
裝置能夠調整到并按規定精確度進行測量的被測變量最低值。
裝置能夠調整到并按規定精確度進行測量的被測變量最高值。
給定范圍上下限值之間的代數差。例如:范圍為﹣20 ℃ 至100 ℃ 時,量程為120 ℃ 。
構成指示裝置一部分的一組有序的標度標記以及所有有關的數字。
由標度始點值和終點值所限定的范圍。
標度中各分格間距與對應的分格值呈常數比例關系的標度。
注:標度分格間距為常數的線性標度稱為規則標度。
標度中各標度分格間距與對應的分格值呈非常數比例關系的標度。
注:某些非線性標度有專門的名稱,例如對數標度,平方律標度。
nt
當測量儀表工作所需要的任何輔助能源都接通和被測量值為零時,儀表的直接示值。
為求得測量儀表的示值,必須對直接示值相乘的一個系數。
注:當直接示值等于被測量值時,測量儀表的常數為1 。
表明系統或裝置的輸出變量穩態值與一個輸入量之間函數關系的曲線,此時,其它輸入變量均保持在規定的恒定值。
注:將其它輸入變量作為參數處理時,可得到一組特性曲線。
使裝置或儀表的輸出與期望的規定特性曲線盡可能一致的操作。
在規定的條件下確立被測量與裝置相應輸出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在規定條件下表示被測量值的與裝置實際測出的相應值之間關系的曲線。
測量儀表響應的變化除以相應的激勵變化。
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約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規范中能保證特定型號裝置的不精確度的極限值。
又稱固有誤差,在參比條件下儀表的示值誤差。
校準曲線接近規定特性曲線(直線、對數曲線、拋物線等)時的吻合程度。
校準曲線和規定特性曲線之間最大偏差的絕對值。
校準曲線接近規定直線時的吻合程度。
校準曲線與規定直線之間最大偏差的絕對值。
輸入變量的變化不致引起輸出變量有任何可覺察變化的有限數值區間。
在規定的工作條件下,儀表性能特性在規定時間內保持不變的能力。
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裝置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在一段時間內,并非由于外界影響作用于裝置而引起的裝置輸入一輸出關系發生不希望有的逐漸變化。
在規定參比工作條件下的規定時間內,對應于一個恒定輸入的輸出變化。
簡稱零漂,范圍下限值上的點漂。當下限值不為零值時亦稱為始點漂移。
在同一工作條件下,儀表對同一輸入值按同一方向連續多次測量的輸出值間的相互一致程度。
注:重復性應不包括回差、漂移。
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從同一個方向作全范圍移動時,對同一個輸入值在短時間內多次連續測量輸出所獲得的極限值之間的代數差。
實際輸出量程與規定輸出量程之差。
注:量程誤差通常以規定輸出量程的百分數表示。
因某些影響引起的輸出量程的變化。
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當輸入處于范圍下限值時實際輸出值與規定輸出范圍最低值之差。
注:零點誤差通常以規定輸出量程的百分數表示。
當輸入處于范圍下限值時,因某些影響引起的輸出值的變化。
注:零點遷移通常以規定輸出量程的百分數表示。
儀表的示值減去被測量的(約定)真值。
儀表的示值誤差除以規定值。
注:這一規定值常稱為引用值,例如:它可以是儀表的量程或范圍上限值等。
在功能單元的額定壽命期間,在規定的條件下,相鄰故障間隔時間長度的平均值。
故障檢修所需的平均時間。
功能單元實現其規定功能的能力的終止。
導致功能單元不能實現其規定功能的意外狀態。
裝置所完成的目的或動作。
以一定時間間隔對被測量進行取值的過程。
對被測量進行采樣的頻率,即單位時間的采樣次數。
周期性采樣控制系統中二次實測的間隔時間。
以預定的方式對若干變量依次進行周期地采樣。掃描裝置的功能通常用來確定變量的狀態或數值。
以每秒輸入通道數表示的一系列模擬輸入通道的訪問速率,以每秒輸入通道數表示。
又稱死時。從輸入量產生變化的瞬間起到儀表輸出量開始變化的瞬間為止的時間。
在由階躍或脈沖輸入引起的一階線性系統中,輸出完成總上升或總下降的63.2%所需的時間。
運動過程中系統能量的耗散作用。
又稱欠阻尼,階躍響應出現過沖的阻尼
又稱過阻尼。階躍響應不出現過沖的阻尼。
在二階線性系統的自由震蕩中,輸出在最終穩態值附近的一對(方向相反的)連續擺動的較大幅值與較小幅值之比。
疊加在信號上導致其成份被掩蓋的有害擾動。
儀表輸入端之間的阻抗。
儀表輸出端之間的阻抗。
與儀表輸出端連接的所有裝置及連接導線的阻抗總和。
序號 英文縮寫 中文解釋
1 DCS 分散控制系統
2 BTG 常規摸擬儀表
3 RUNBACK 自動快速減負荷
4 RUNR 強增負荷
5 RUNDOWN 強減負荷
6 FCB 快速甩負荷
7 MF 鍋爐主燃料跳閘
8 TSI 汽輪機監測系統
9 ETS 汽輪機緊急跳機系統
10 TAS 汽輪機自啟動系統
11 AGC 自動發電控制
12 ADS 調度自動化系統
13 CCS 單元機組協調控制系統
14 FSSS 鍋爐爐膛安全監控系統
15 BMS 燃燒管理系統
16 SC 順序控制系統
17 MCS 調節控制系統
18 DAS 數椐采集系統
19 DEH 數字電液調節系統
20 MEH 給水泵汽輪機數字電液調節系統
21 BPS 旁路控制系統
22 DIS 數字顯示站
23 MCS 管理指令系統
24 BFPT B鍋爐主控
25 TM 汽輪機主控
26 DEB 協調控制原理
27 ULD 機組負荷指令
28 ABTC CCS的主控系統
29 MLS 手動負荷設定器
30 BCS 燃燒器控制系統
31 PLC 可編程控制器
32 UAM 自動管理系統
33 MTBF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34 MTTR 平均故障修復時間
35 SPC 定值控制系統
36 OPC 超數保護控制系統
37 ATC 自動汽輪機控制
38 ETS 汽輪機危急遮斷系統
39 AST 自動危急遮斷控制
40 IMP 調節級壓力
41 VP 閥位指令
42 FA 全周進汽
43 PA 部分進汽
44 LVDT 線性位移差動轉換器
45 UMS 機組主控順序
46 TMS 機主控順序
47 BMS 爐主控順序
48 BFPT 給水泵汽輪機
49 PID 比例積分微分調節器
50 BATCHDATA 批數椐節
51 STEPSUBOUTINE 步子程序節
52 FUNCTIONSUBOUTINE 功能子程序節
53 MONITORSUBOUTINE 監視子程序節
54 MCR 最大連續出力
55 ASP 自動停導閥
56 LOB 潤滑油壓低
57 LP 調速油壓低
58 LV 真空低
59 OS 超速
60 PU 發送器
61 RP 轉子位置
62 TB 軸向位移
63 DPU 分散控制單元
64 MIS 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
65 DEL 數據換碼符
66 DTE 數據終端設備
67 DCE 數據通信設備
68 RTU 遠程終端
69 TXD 發送數據
70 RXD 接收數據
71 RTS 請求發送
72 CTS 結束發送
73 DSR 數據裝置準備好
74 DTR 數據終端準備好
75 WORKSTATION 工作站
76 DATAHIGHWAYS 數據高速公路
77 DATANETWORK 數據網絡
78 OIS 操作員站
79 EWS 工程師站
80 MMI 人機接口
81 DHC 數據高速公路控制器
82 FP 功能處理器
83 MFC 多功能處理器
84 NMRR 差模抑制比
85 CMRR 共模抑制比
86 OIU 操作員接口
87 MMU 端子安裝單元
88 CIU 計算機接口單元
89 COM 控制器模件
90 LIM 回路接口模件
91 LMM 邏輯主模件
92 BIM 總線接口模件
93 AMM 模擬主模件
94 DSM 數字子模件
95 DLS 數字邏輯站
96 ASM 模擬子模件
97 DIS 數字指示站
98 CTS 控制I/O子模件
99 TPL 通信回路端子單元